水土流失类型重力侵蚀及现象
重力侵蚀是指地面岩体或土体物质在重力作用下失去平衡而产生位移的侵蚀过程。根据其形态可分为崩塌、滑塌、滑坡、馅穴、泻溜等,一般都发生在侵蚀活跃的坡面和沟壑中。
重力侵蚀主要分布在山区、丘陵区和陡坡上,沟道重力侵蚀是我国水土流失的主要来源之一。
重力侵蚀包括哪些现象
重力侵蚀包括崩塌、滑塌、泻溜、陷穴、崩岗等各种现象;崩塌、滑塌、泻溜、陷穴、崩岗一般都发生在侵蚀活跃的坡面和沟壑中。
崩塌:沟壑两岸的沟坡或沟壁,坡度很陡,有的35~45度,有的甚至60~70度,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如果由于沟底下切,沟坡或沟壁下部被水淘空,上部的土体由于自身的重力没有支撑,就崩塌下来。每处崩塌的土体,少的数十立方米,多的数千甚至上万立方米。
滑 塌:沟壑两岸的沟坡,有的地方由于地质作用表层与深层土质不同,都向沟内倾斜。表层数米深的土质透水性较强,深层土质透水性较差或不透水,在两类土层的交 接处形成一个“滑动面”,一般情况下能基本保持稳定。
泻溜:主要发生在黄土高原地区沟壑两岸的陡壁上,这些沟壁一般由粘性红土组成,坡度70~80度,甚至垂直。红土表层受风化 作用,剥蚀成粗颗粒,脱离母体,其下部没有任何支撑,由其自身的重量经常地、分散地泻溜到沟中,随水冲走。每次每处数量不大,只有数立方米,但日积月累, 给下游河道增加不少泥沙。
崩岗:崩岗是我国南方广东、江西等省风化花岗岩地区特有的现象。在这些地区,由于气温高、降雨多,山区、丘陵区的风化花岗岩深 50~60米或更深,由松散的石英颗粒组成。当地面有林草植被覆盖时,不会有崩岗发生,一旦地面植被破坏,暴雨中坡面水流集中到浅沟,很快形成切沟和冲 沟。
陷穴:陷穴也是黄土高原地区特有的侵蚀现象。在黄土沟头5~10米范围内,地面有低洼积水处容易发生陷穴。
- 上一篇:水土流失类型之复合侵蚀 2016/11/22
- 下一篇:人工模拟降雨系统一某大学人工降雨厅模拟降雨系统通过验收 2014/12/24